63再见香港(终)(1 / 2)
<dt css="rd">
&esp;&esp;回到北京的日子,是另一种节奏。
&esp;&esp;香山附近的宅邸安静而空旷,充满了叶正源身上那种特有的、冷冽又沉稳的气息。
&esp;&esp;退休后的叶正源,并未变得居家或温和,她只是将那种在政治局常委会上的专注与审慎,转移到了阅读、书法和打理庭院上。她依旧起得很早,作息规律,衣着一丝不苟,只是步伐比从前慢了些,眼神在看向霍一时,会多停留几秒,那里面不再仅仅是威严,更添了几分不易察觉的依赖。
&esp;&esp;霍一尽力陪伴她。早晨陪她在庭院里散步,听她偶尔点评时事,虽然已不在其位,但眼光依旧犀利。下午陪她看书,或者处理一些自己的稿件,书房里安安静静,只有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。晚上,有时会一起看新闻,叶正源看到某些报道时会微微蹙眉,但很少发表意见。
&esp;&esp;她们之间的话其实并不算多,但那种经年累月形成的默契和深入骨髓的联结,让沉默也变得自然而不尴尬。霍一会像小时候那样,偶尔撒娇,赖在叶正源身边的沙发上,头枕着她的腿。叶正源会伸出手,手指穿过霍一已夹杂银丝的长发,动作缓慢而带着一种古老的怜爱。
&esp;&esp;有时,夜深人静,霍一伺候叶正源睡下后,会独自站在庭院里,看着北方的星空。她会想起香港,想起方欣墓前那片海,想起齐雁声那双平静无波的眼睛。一种巨大的虚无感会席卷而来。
&esp;&esp;她拥有了什么?她似乎拥有过很多:养母默许的、超越伦常的亲密与羁绊,恋人温暖包容的陪伴与爱意,还有那段与艺术知己之间危险而极致的精神肉体双重探险。可最终,时光流逝,她似乎又什么都没能牢牢抓住。方欣走了,齐雁声垂垂老矣,而叶正源……她不敢去想终有一天也会失去叶正源。
&esp;&esp;这种恐惧,比青春期时对养母爱而不得的痛苦更加深沉,更加无力。那是面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无能为力。
&esp;&esp;她偶尔会和齐雁声通电话,频率不高。通常是她打过去,问候一下身体。齐雁声的声音总是平稳的,带着笑意,说一切都好,让她不必挂心。她们会简短地聊几句,然后结束通话。霍一从不多问,齐雁声也从不多说。那份曾经燃烧得几乎要将彼此焚毁的激情,似乎真的转化为了某种淡然的、遥远的牵挂。
&esp;&esp;直到那一天,香港的电话打来,来电显示是齐雁声的助理。霍一的心猛地一沉,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她。
&esp;&esp;电话那头的声音焦急而悲伤:“霍小姐……齐老师她……昨晚在睡梦中走了……很安详……”
&esp;&esp;后面的话,霍一有些听不清了。她只听到“走了”、“安详”这几个字眼在耳边嗡嗡作响。她握着电话,站在书房的窗前,看着外面庭院里叶正源正在细心修剪的一株兰花,阳光很好,花朵洁白,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平静而美好。
&esp;&esp;可她知道,一个时代,真的结束了。
&esp;&esp;她平静地回复了助理,询问了后续的安排,声音冷静得连自己都感到诧异。挂断电话后,她在窗前站了很久,久到叶正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,放下花剪,抬头望向窗口。
&esp;&esp;霍一转过身,对上母亲探究的目光。她张了张嘴,想说什么,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。
&esp;&esp;叶正源走进书房,她穿着家常的棉麻衫裤,盘着一丝不苟的发髻,眼神依旧锐利,却带着一丝询问的柔和。
&esp;&esp;“怎么了?”她问,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能穿透一切嘈杂的沉静力量。
&esp;&esp;霍一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稳:“香港来的电话……joyce……齐雁声老师,去世了。”
&esp;&esp;叶正源的眼神波动了一下,极其细微,快得几乎让人无法捕捉。她沉默了几秒,然后走上前,伸出手,不是拥抱,而是轻轻拍了拍霍一的手臂。这是一个极其克制,却充满理解的动作。
&esp;&esp;“节哀。”她说,顿了顿,又补充道,“需要回去吗?”
&esp;&esp;霍一点点头:“她的葬礼,我要去。她……希望我扶灵。”
&esp;&esp;叶正源对此并未表现出任何惊讶,仿佛早已料到。她只是点了点头:“去吧。安排一下,我让小林陪你过去处理事情。”
&esp;&esp;“谢谢妈妈。”霍一低声说。
&esp;&esp;叶正源看着她,目光深沉,仿佛能看进她灵魂最深处那些混乱的哀恸与复杂的追忆。她没有再问任何关于齐雁声的问题,也没有流露出任何多余的情绪,只是说:“早点回来。”
&esp;&esp;霍一再次点头。
&esp;&esp;飞往香港的航班上,霍一望着舷窗外翻滚的云海,思绪纷乱。
&esp;&esp;她想起第一次在剧团见到齐雁声的情景,那时joyce还带着舞台上的光辉,眼神明亮,笑容得体,与她讨论《玄都手札》的剧本,纠正她的粤语发音。
&esp;&esp;想起那个意乱情迷的吻,想起酒店房间里激烈的性爱,想起温泉氤氲中交缠的身体,想起一起观看偷拍录像时那种混合着羞耻与兴奋的战栗。想起台风天里,她冒雨开车去为她照顾老狗,两人守着生病的松狮直到天明的那份奇异的宁静与亲密。
&esp;&esp;那些画面鲜活如昨,却又遥远得像上辈子的事。
&esp;&esp;她和齐雁声,到底是什么关系?粉丝与偶像?编剧与演员?床伴?知己?灵魂的交战者?似乎都是,又似乎都不完全是。
&esp;&esp;她们从未定义过彼此,也从未向彼此索取过世俗的承诺。她们的关系,像一株生长在禁忌缝隙里的植物,见不得光,却也曾疯狂滋长,开出过诡异而绚丽的花。如今,花谢了,连植株也即将归于尘土。
&esp;&esp;葬礼那天,天气阴沉,飘着细密的雨丝。香港殡仪馆外挤满了记者和粉丝,长枪短炮,镁光灯闪烁不停。齐雁声作为香港粤剧界的泰斗人物,她的离世是艺坛的巨大损失,葬礼备受关注。
&esp;&esp;霍一穿着一身剪裁完美的黑色西装,长发一丝不苟地束在脑后,脸上戴着宽大的墨镜,遮住了大半张脸,只露出紧抿的嘴唇和线条冷硬的下颌。她站在一群前来扶灵的、齐雁声生前的同行好友、剧团同仁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辈中间,显得格外突兀,却又异常和谐。
&esp;&esp;在公众和媒体的视野里,她是霍一,着名编剧,齐雁声晚年最重要的合作者与艺术知己,《玄都手札》的缔造者。她们之间的交往被诠释为一段艺坛佳话,是跨越地域和年龄的惺惺相惜。她出现在扶灵人的行列中,虽然略显特别,但以其成就和地位,以及背后若隐若现的内地背景,无人能提出异议,甚至被视为一种对齐雁声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和崇高敬意。
&esp;&esp;只有霍一自己知道,她扶着的,绝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导师的棺木。那光滑沉重的木质扶手,冰冷地贴着她的指尖,触感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,瞬间将她拉回那些纠缠的夜晚。
&esp;&esp;她指尖触碰到的,是某个夜晚joyce汗湿的、微微颤抖的背部皮肤,细腻而滚烫;是摊开的剧本上,那些密密麻麻的、来自joyce的端正批注,散发着墨香和她的气息;是代官山温泉酒店氤氲的水汽里,joyce迷离的眼神和压抑的呻吟;是那个八号风球的夜晚,老松狮粗糙的皮毛下传来的微弱心跳,以及她们并肩守在宠物笼前时,那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与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