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(2 / 2)
“因为在西周和春秋时期,只有妻子生下的儿子才是嫡子,哪怕扶正,也要扶正后生下的儿子才是嫡子,扶正之前生下的儿子是庶子,所以按照周礼来说,朱允熥的继承权是排在朱允炆之前的。”
“《吕氏春秋·当务》中就有记载,说纣王的母亲在生他之前是妾室,生了他的两个哥哥,而后变为妻,生了纣王,本来帝乙和纣王的母亲想要立纣王的哥哥为太子,但是当时的太史据理力争,说‘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’,就是我说的商朝继承制度在后期转变为嫡长子继承制的佐证,所以最后是纣王帝辛当了商王。”
“说起这个继承制度,其实也只有严格执行周礼的西周采用了,后面礼崩乐坏,嫡长子可不一定就是继承人了,吕氏春秋还评价说当时商朝立储‘有法若此,不若无法’,就是认为纣王的哥哥微子启更为贤德,应该立他哥哥的。”
“说起来,纣王也是个小倒霉蛋,因为《封神演义》的热播,大家都觉得他色令智昏、残暴不仁,所以周朝才会取代商朝,诸侯响应周武王,推翻了商纣暴政,但是随着考古史料的发现,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认为,纣王当时会被那么多诸侯讨伐,就是因为他触动了奴隶主的利益。”
“在当时的诸侯看来,他居然提拔了蜚廉和恶来哎!两个平民,最后居然爬到了我们头上?这是什么?这不就相当于在晋朝让庶民指导王谢子弟?那王家和谢家能看着你司马家这样做?”
西晋司马诸王看着王家谢家:好哇,你们后面很牛嘛!
东晋司马诸王看着王家谢家:这两家子弟比我们皇室还微风!难不成真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吗?
“因为纣王改革了用人制度,从底层选取能用的人才,试图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,加深中央集权,同时他还试图改革奴隶制,反对神权统治,动了太多人的蛋糕,最终没能称为一名成功的改革家。”
伍爱华摇头叹息:“纣王可能不是什么典型的明君,但要说他昏庸残暴,他在昏君和暴君里应该都排不上名号,只能说,自古以来,封建王朝那些改革者的风险是真的很大啊!”
“细数一下,北宋虽然屡改屡败,但是改革者已经算是结局最好的一批人了,难怪我国古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巅峰都在北宋,赵家人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,这难道就是世间安得两全法,有得必有失?”
伍爱华这话一说,弹幕炸了。
【那我还是宁愿他们铁血一点,也别搞出靖康之耻这种事情来】
【仁弱虽然不会让改革的大臣太惨,但是也会让改革成不了】
【实在不行,军队发展不好,能不能专攻火药大炮枪械啊!你去堆科技代差啊!】
【别人发展农业、发展商业、发展航运、发展科技都能够扩展版图,怎么就你大宋都发展了还是谁都能来欺负一下?】